唱片行:水晶唱片門市
地點:通化街Scum, / 師大路巷子Roxy Cafe / 金山南路Vibe
購買唱片:一堆加拿大製造的CD
時間:1994年-1997年左右
水晶唱片結束營運好像已過了二十年了嗎?如果是那也過了七千多個日子,十七萬多個小時,一千多萬分鐘,以一張專輯平均 40分鐘來說,可以聽超過26萬張唱片了,細數起來還挺驚人的,不過,這是你不睡的狀態下也在聽音樂才能辦到。努力從記憶裡拼湊出這家店的面貌,映入眼簾的是像是一列夜行火車正進入一個黑黑的隧道,然後有些音樂聲響從洞裡冒出來,進入洞內一切豁然開朗,由A-Z英文字母排列組合的各種新奇名字的CD像是來自外太空的隕石,閃耀著奇特的光芒等著被帶回家之後,撕開黑白膠膜貼紙,用耳膜探測這些神秘的樂音聲響。
印象中水晶唱片門市與其說是唱片行,不如說是一家開在臺北市區某個奇怪角落的同人搖滾社團,說奇怪是因為它曾經藏身在通化夜市裡的一家live house裡,你如果不是一個喜歡亂聽另類搖滾的人,自然就不會花時間去找出它的位置並專程拜訪,後來它又躲在師大夜市的某條巷子裡的咖啡店裡頭,最後又遷至一處舞廳的角邊,這跟水晶唱片多年的身世有著相似的氣氛,這家專推非主流音樂的唱片行(公司)似乎也得按著非典型的方式生存著。
掌櫃的戴著眼鏡一臉稚氣的臉龐,就像一位大學搖滾樂社團的會長,常看他在自立晚報,非古典寫唱片介紹,他寫唱片用的形容詞精妙無比,讓人想入飛飛,光看文字就有掏錢買碟的衝力,將試聽這種有相當程度的自曝其短的危險性銷售蠢行降至最低,入洞按圖索驥,一手交錢,一手交貨,深怕沒買到剛到貨的Seam的新專輯,June Of 44的新EP,Merge的新團Neutral Milk Hotel,還是一張樂迷口耳相傳某張比銀河五百還要緩飆絕美的專輯,這些充滿想像力的唱片介紹彷彿是秘密組織的宣傳海報,愛好者自動解碼,不時聚集在這個洞裡,找尋一張又一張讓人魂縈夢牽的唱片。